热在三伏,养在三伏,病在三伏。
三伏天,是一年之中,最难熬的日子,也是养生好时节。
然而,一旦过不好三伏,则容易留下病根儿,秋冬易生病,损健康。
三伏养生,少吃三种饭,多饮三杯茶,做到三不贪,少生病,更健康
三伏养生,少吃三种饭
第一种:不吃宵夜饭
高温酷暑,会影响人们的食欲,到了晚上,能凉快一些,此时,很多人会选择吃点宵夜,然而,吃宵夜不利于身体健康。
一方面,吃宵夜,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,易出现胃胀、胃痛、胃不适等。
另一方面,吃宵夜也会影响睡眠,损害身体健康。
因此,晚上20点之后,尽量不要再进食了。
第二种:不吃隔夜剩饭
节俭,是中华传统美德,但三伏天,隔夜剩饭,最好不要吃。
炎热的天气,易滋生细菌,食用后易诱发腹泻、腹痛,引发胃肠疾病。
此外,隔夜的剩饭菜,易产生亚硝酸盐,尤其是绿叶的蔬菜,会损害健康。
因此,在炎热的三伏,最好少吃剩饭剩菜,发现有异味,及时扔掉别舍不得。
第三种:不吃凉饭
天气炎热,很多人会选择吃凉饭。
然而,凉饭容易滋生细菌,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。
炎热的三伏天,80%的胃肠疾病,都是贪凉所致,切莫忽视。
所以,即便天气炎热,饭菜还是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,以免损害健康。
三伏养生,多饮三杯茶
第一杯:下火茶
炎热的天气,人容易上火,口舌生疮,口干、嗓子疼等。
此时,喝点清热下火的茶水,十分有必要,可减少身体的不适。
蒲公英、菊花、金银花、莲子心等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第二杯:祛湿茶
伏天湿热重,易损害脾胃,喝点祛湿茶,也十分有益。
苏子叶,玉米须、薏仁、芡实、马齿苋等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第三杯:疏肝茶
天热人易动“肝火”,导致心烦意乱、无精打采、急躁焦虑等。
此时,喝点疏肝理气的茶水,改善这些不适的情况,十分有必要。
玫瑰花泡水,是不错的选择。
三伏养生,做到三不贪
一不贪凉
——菜品上,不贪凉
炎热的夏季,凉菜,是很多人的选择,甚至会放到冰箱冻一冻再吃。
然而,这样的饮食,易导致腹痛、腹泻等胃肠疾病,要注意少吃一点。
夏季吃凉菜,要注意搭配,可以放点姜末在凉菜中,平衡一下寒凉之气。
——气温上,不贪凉
三伏天,吹空调,不要贪凉,温度不要低于26℃。
一旦空调温度开太低,寒邪之气入体,损伤阳气,会给健康带来隐患。
此外,也不要在地上铺个凉席睡觉,也易使身体遭受风寒,甚至导致感冒。
——服装上,不贪凉
天气炎热,不少女性,会选择露脐装,凉快又美丽。
然而,这样的负穿着,不利于身体健康,会导致腹部受凉。
一旦腹部受凉,容易影响健康,尤其是女性,危害更大,需要警惕。
夏天不要一味的图凉快,穿普通的夏装就可以了,尤其是护腰腰腹避免着凉。
二不贪酒
——不贪过凉的酒
夏季,冰镇的啤酒,是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然而,冰镇啤酒,并非越凉越好,过凉的啤酒,会使酒液中的蛋白质分解、游离,破坏营养成分,对胃肠道的杀伤力也比较大。
——不贪空腹酒
很多人,喜欢空腹来上一杯啤酒,然而,空腹喝酒,危害更大。
空腹喝酒,不但更容易喝醉,对身体损害也更好,尤其是胃肠。
所以,先吃点东西再喝酒,不论是啤酒,还是白酒等,喝酒就要先吃东西。
——不贪过量酒
喝酒要适量,切莫贪杯,大量喝酒,甚至醉酒。
大量喝酒,不但损害肝肾、胃肠,对心脏、血管等,也有诸多损害。
所以,小饮怡情,豪饮伤身,喝酒要适量,不可贪杯喝太多。
三不贪懒
——不久坐
三伏天,很多人,在空调房间里面,一坐就是一天。
然而,长时间静坐,不利于身体健康,更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。
所以,不论再忙,天气再热,都要进行适当的运动,不可太懒,久坐不动。
——适当出汗
人体适当的出汗,不但可促进排毒,也有助于防中暑,还能加强对热的适应。
所以,即便是三伏天,也要适当的运动出出汗,比静止出汗,要好上很多。
可以选择早上运动,人体早上的阳气比较弱,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。
不过要微微出汗为好,并不是流汗越多越好,大汗反而会伤身。
——走走路,散散步
三伏天,走路、散步,是最佳的运动选择。
清晨或傍晚,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,多走走路,有助于健康。
尤其是,晚饭后,晚上7点-9点之间,散散步,对于身体健康有益。
此外,三伏养生,还要做好这几点:
1、清淡饮食
三伏天,饮食过于油腻,不但会影响消化,还会加重脾胃负担。
而清淡的饮食,更有助于消化,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2、心态平和
天气炎热,火邪伤人,此时,人很容易生气发怒,危害健康。
因此,在这个时间要保持心态平和,心静自然凉,暑气也就不会伤及身体。
3、主动喝水
天热出汗多,要注意主动喝水,及时补充体液。
温热的白开水、淡茶水,小口慢慢喝,更有益身体健康。
4、少喝冷饮
即使再炎热,也不要贪图冷饮,少喝一点。
冷饮下腹,对胃肠来说,是一大考验,易诱发胃肠疾病。
5、不洗冷水澡
三伏天,也要洗温水澡,不可洗冷水澡。
冷水澡,会刺激血管收缩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6、不湿发入睡
睡前一定要将湿发吹干,不可湿发入睡。
头发没彻底干就睡觉,易招湿气、头痛、感冒发烧。
上篇:
下篇: